中醫正骨培訓方法:
手法:
(1) 頸肌屬橫紋肌(隨意肌),特點是可隨意支配而自由收縮,但易于疲勞。手力持續牽引之目的是使頸肌產生疲勞,以消除病理性痙攣,使其失去抵抗,以利頸椎復位。
(2) 持續牽引,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,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“肌性小夾板”保護固定,小關節處于閉鎖穩定狀態,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。
復位手法:
令患者輕輕自動側向轉頭至.大限度。術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,拇指輕輕定位于患椎橫突部(勿須用力按壓或推頂!)另一手扶持下頜,雙手協調調整屈頸度數,使成角落于患椎(指下會感到受力支點),再將下頜繼續向一側輕巧用力,頓挫旋轉,并向后上方輕輕提拉-下,即可聞及“咔嚓”聲響(拇指下可同時有關節滑動到位之感覺),復位即告成功。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--復位矯正。
機理:
1.由于低頭或屈頸,使相應頸椎節段曲折成角,該部頸肌松馳,失去拉伸力,相應椎體暫時失去保護而處于失穩狀態,給該部手法復位創造了條件。(而其他不需復位之椎體仍在牽引保護之下,仍處于穩定狀態)。
2.根據患椎所處位置高低,由低頭及屈頸之度數來決定成角落點部位, (椎體高位一低位,屈頸度數小一大),醫者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選擇。
返回頂部